Searching for your next vacation destination? Subscribe to Off The Beaten Path, a newsletter featuring captivating locales to help you to plan your next trip.
從癮科技網站看到的:http://bit.ly/14UUa8w 結論是五吋手機為主,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喔! 手機平板指間的方寸之爭,愈來愈多且愈來愈大的螢幕尺寸演變發展 就在上個月,牛津線上字典才 將「Phablet」收錄進來,所定義的解釋為:「a smartphone having a screen which is intermediate in size between that of a typical smartphone and a tablet computer:a 3.5 inch screen is inadequate in a market that is trending towards phablets」 簡單來說就是螢幕尺寸介於典型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之間,像3.5吋螢幕大小的設計就不適用Phablet這樣的稱呼。近來有不少文章是關於 「Phablet」討論,不過就讓我想起了當初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在發展的時候,發生了一些尺寸上的演變,看著這些變化其實也覺得滿有趣的。 之前Phablet名詞出現比較頻繁的時候,通常都是指5吋以上的機種。在當時手機螢幕發展已經到4吋多,那時4吋已經都在喊大了,所以5吋以上被稱之為Phablet還滿合理的. 不過現在你看到HTC Butterfly s,第一時間會想到Phablet嗎?應該不會吧,所想到的應該是現在的手機主流旗艦機種。所以從這邊大約也可以看得到這幾年手機與平板尺寸的游移發展。 話說,對於手掌不算小的人來說,5吋應該還算是可以一手掌握的設計(?)。 尺寸初期發展從2.8吋跳至3.2吋 在 Android智慧型手機剛開始發展的時期,大約是2008年-2009年間。3.2吋就是一個標準。HTC Dream(G1)、HTC Magic可以說是當時為數不多手機之中的旗艦機種,後來再晚一點的Moto的Milestone已經發展到3.7。至於iOS系列的iPhone從一開 始就是所強調的3.5吋最好的手拿又兼顧螢幕大小的黃金比例。以現在來看,3.2吋或是3.5吋實在稱不上大,但在當時3吋多的智慧型手機螢幕已經算大 了。 如果時間再往前推的話,HTC非常紅的阿福機、鑽石機,也就只有2.8吋(看到WM系統就很感嘆時代的眼淚呀)。順帶一提,螢幕大小有一定程度決定了旗艦與否的規格。事實上螢幕尺寸3.X的時候,比較低規格產品就會做2.8吋螢幕大小。在這個時期因為Android與iOS剛發展,手機種類不多,但已經很明顯看得到3.2吋或是3.5吋就是個起始點,當然這個時候是不會出現Phablet這個詞來稱呼。 發展快速的2010年 到了2010年後尺寸又變大了,無論是HTC Desire還是Moto Milestone,螢幕大小都進入3.7吋,比iPhone大了一點。在這一年要談主流尺寸,應該就是3.7吋了。 不過這個時候手機發展的速度非常驚人,上面所提的3.7吋大概只能談年初了。到了年中三星出現了Galaxy S以極高的規格橫空出世,尺寸硬是拉到4吋。 當然HTC也不遑多讓,在年底推出了Desire HD突破到4.3吋。 不過同時期Dell有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產品,非常有勇氣跳過4吋,直接推出5吋的Streak。如果以現在的眼光來看5吋的確不算什麼,但在當時他可是被稱為巨無霸呀。但很遺憾的是這個策略並不算成功,並沒有引起潮流。 2010年另一方面的發展 但在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個新的變化,那就是更大尺寸的平板電腦登場。在這年當中,出現了影響最為深遠的9.7吋iPad。當然,iPad不能打電話,也就不能稱之為Phablet。不過最重要的是蘋果賈伯斯認為9.7吋的平板才是王道,雖然也有不少廠商走類似尺寸,但也不是所有廠商如此認為,在同一年當中就出現了7吋可以打電話的Samsung Galaxy Tab。 在這個時候所發展的尺寸大小,可以說是尺寸分明,尺寸在概念上被訂得死死的。所謂平板,小一點的就列入7吋,大一點的就列入10吋。而7吋就有很高的機率可以打電話XD,7吋不是只有三星可以打電話,ViewSonic當時也有推出ViewPad 7可以打電話的7吋平板。此外,當時也有不少山寨平板的主訴求也是7吋可打電話。 不過要提一下的就是,雖然在這個時候7吋與10吋對決氣氛濃厚,但事實上在這個時候所出的產品並不是那麼單一的,反而是最多樣化的一個時期。 像WePad(這有點惡搞iPad名稱,因為We比i多,科科)就是11.6吋。而Archos更驚人,從小到大完整推出。當時就有了2.8吋的Archos 28、3.2吋的Archos32、4.3吋的Archos 43,7吋的Archos 70以及10.1吋的Archos 101。不過Archos的設計主要著眼點是多媒體播放器,因此這幾款並沒有以打電話為訴求。 所以在2010年這個時間點很有趣,要嘛就是4.3吋以下可以打電話,而大尺寸通常被定義成平板不能打電話,但在7吋卻又容許可以打電話。不過7吋產品很讓我意外的是,居然沒有聽筒設計,接聽電 話時,聲音會從麥克風出來。也就是說7吋平板雖然可以打電話,但設計上就是被迫要戴耳機……,再來就是只要是出到7吋版本的電話,規格跟旗艦沒得比。 比起3.2吋與3.7吋,4.3吋大小撐了好一段時間 2010年發展速度極快,馬上就從3.7吋、4吋、4.3吋、5吋、7吋都出現了,但在接下來的一年,卻是4.3吋盤據的一年。 像2011年年初所發表的Samsung Galaxy S2就是4.3吋 而HTC 2011年代表機種Sensation,也是4.3吋 另外一款EVO 3D也是4.3吋 這個時間點也要提一下華碩,在年中的時候推出了第一代的PadFone,手機部分為4.3吋。不過這一款就廣義而言,應該也符合10吋可打電話的平板吧XDDD。 不過智慧型手機的競爭果然激烈,雖然在2010年底已經有了4.3吋,到2011年大部分的時間也是4.3吋,但HTC在年底又出了一款Sensation XL為4.7吋。 雖然Sensation XL為4.7吋,但比起Sensation以及S2影響力弱了許多,因此這一年要談主流的話,應該還是要算在4.3吋。但XL的螢幕尺寸其實也是預視著下一代HTC手機旗艦的規格。 不過這個時間點有一款超大平板手機異軍突起,比2010年Dell巨無霸還要大的Galaxy Note登場。有著5.3吋螢幕,可以說是確確實實跨入了Phablet領域。最重要的,不像之前7吋可以打電話的平板規格有令人不滿意處,是採取了高規格設計,不遜於同時期旗艦的S2。而Note的大賣也開啟了較大螢幕尺寸的平板手機可能性。 壁壘分明的螢幕尺寸逐漸發散,有愈來愈多的選項 在2011年大致上還可以定義在4.3吋為主流螢幕尺寸大小。不過到了2012年後這樣的情形發生變化。 就HTC來說,尺寸大小是繼續Sensation XL,所推出的主力One X就是4.7吋。 而三星的S3則是切入了4.8吋。 至於Note 2則來到了5.5吋 iPhone 5也在這個時候出現,抵擋不住大螢幕潮流,推出了4吋螢幕。 此時華碩的PadFone也邁入了第二代,螢幕大小與HTC設定相同,為4.7吋 LG Optimus G也是4.7吋 不過Sony是例外,高階機種雖然非常多,但大部分仍落於4.3吋,像Xperia S、Xperia arco S、Xperia SL都是。而Xperia ion則是4.6吋 在2012年還有一筆需要記錄的就是WP系統,直接砍掉重練在10月新登場Windows Phone 8,代表性機種諾基亞 Lumia 920,尺寸為4.5吋。而WP系統的發展一直到現今,Lumia 950、1020都是4.5吋,看來走向與iPhone很接近,螢幕尺寸也被固定下來。 另外,HTC在年底所推出的Butterfly已經邁入5吋了。至此其實也預視了螢幕主流5吋的可能性。 總結來說,除了Sony之外可以看得出來尺寸是落於4.5吋以上,但已經不是定於一尊了,有4.5、4.7、4.8,甚至到5吋,尺寸的變化愈來愈多。 現今發展大致而言是主流尺寸與大尺寸並進 在2012年其實已經可以很明顯看得出來發散現象,到了2013年看來還是延續這樣的現象,只是可以看得出來尺寸重心逐漸往5吋的方向移動。 HTC還是守住4.7吋,推出了New HTC One新一機。 另一方面的Butterfly S仍然保持5吋 華碩最新的PadFone infinity則跨入了5吋 Sony尺寸跳很快,在年初的Xperia Z(優惠方案)直接進入5吋 也有更大的6.4吋Z Ultra Samsung S4同樣跨入了5吋 而Note 3也變大為5.7吋 LG Optimus GJ是4.7吋,LG Optimus G Pro是5.5吋,LG Optimus G2是5.2吋 而近來最紅的小米3一樣也跨入了5吋 可以看得出來這樣的情形,旗艦手機逐漸從4.7吋走向5吋,而另一方面有些廠商會推出比旗艦機螢幕尺寸還要大,但規格並不會弱於旗艦機,也就是三星S系列與Note模式,在2013年正式有三星以外的廠商如此運作(HTC目前也有傳One Max) 而另一方面,平板能夠打電話的尺寸也是再往上攀升,除了7吋之外(華碩的PadFone在10吋情形下能打電話,主因還是因為手機關係,不然華碩自家純平板的10吋是沒有打電話能力的),三星在平板方面仍然繼續發展有撥打電話的功能,像2012發表的Note 10.1,以及2013年初的Note 8.0都是,已經不限於7吋了。 此外,華碩也有致力於平板電話的產品線,2012年7吋的Eee Pad MeMO 171,還有現在的FonePad系列包括了6吋與7吋的產品線。 當年能夠稱為平板手機的產品與現今主流旗艦的尺寸愈來愈近 很有趣的是,現在5吋的手機已經是常見了,以定義而言要稱Phablet也不是不行。 但就實際情形來看,你會拿Butterfly S(看優惠方案)說這是平板手機嗎?大概要像Sony Xperia Z Ultra 的6.4吋才比較符合Phablet的稱呼吧。 而且6吋的產品並不孤獨,宏碁最近也出6吋的S2。 從尺寸游移的演變來看,不知道該說是廠商的策略每年逐漸逐漸增大螢幕尺寸,還是說人們對於尺寸敏感會主動微調,使得廠商不得不做相應的變化。即便廠商最早宣 稱3.5吋或是7吋才是黃金比例的最佳尺寸,但時至今日,已經演變成4.x吋也有,5.x吋也有,6.x吋也有,7吋也有,早已是微些尺寸之差混在一起 了。 也許到了明年旗艦機的螢幕尺寸就突破了5吋,那這樣回頭來看當年的第一代Note……,還能算是「巨大手機」嗎? 將Phablet定義忘了吧,主流手機尺寸最終會落在多少呢? 雖然前面有說到對於手掌不算小的人來說,5吋應該還算是可以一手掌握的設計。但現實上,就算無法一手掌握,尺寸也是回不去了,在今年諸多手機都出到5吋的情形下,明年旗艦尺寸應該就是5吋起跳了,至少我相信HTC應該很難保持在4.7吋。至於會不會再往上突破……一來人的手大小有其極限,二來現在開始有不少廠商會學三星的雙旗艦策略,我想5吋應該可以再繼續一陣子吧,至少明年應該沒問題吧? ------------底下是另外加的,與主題已經有些脫離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不過現在的手機訴求硬體都已經達到相當高的程度了,像手上的這支Butterfly S(看優惠方案)其實就很符合對於明年手機的想像,尺寸是5吋,但解析度已經達到1080p,有440ppi,再加上又是IPS廣視角面板,在觀看視角上也很完整,而這樣大的手機,重量落在160克也算輕了。 不僅如此,Butterfly S(看優惠方案)還有3200mAh大容量電池有著更長效的使用時間。尺寸變大,就會很希望電池也能跟著變大,當然外形與重量還是要顧及的。 除了新特色之外,也繼承了新一機幾個強大特色,像是Ultrapixel感光元件,BSI相機技術。 遙控器機能當然也不會忘了。 還有boomsound(正面立體聲喇叭)等等。 原文來源:http://bit.ly/14UUa8w -- ※ 發信站: 批踢踢實業坊(ptt.cc) ◆ From: 114.32.167.122
推snowcs:還在用4.3吋09/17 16:36
推telluImsorry:Arc s表示:09/17 16:42
→felaray:不過PDA一萬 模組一萬就是..09/17 16:51
→felaray:有趣的是可以買遊戲模組變掌機 XD09/17 16:51
推myth0422:我覺得4.3"~4.7"最剛好 太大隻不方便攜帶與操作09/17 16:55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 Five Filters recommends: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