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紀元2013年12月03日訊】(大紀元記者王添財綜合報導)週一(12月2日),美國供應管理協會(ISM)公佈11月ISM製造業指數57.3,創下2011年4月以來最高水平。現今的美國產業已悄然轉型,製造業和國內需求復甦,成了增長最大動力,未來美國恐將不再扮演採購吸納新興市場商品的角色。
美國內需與能源開發 帶動製造業復甦
《彭博社》報導,美國快速擴大內需,加速國內能源開發,刺激美國製造業,讓美國在全球經濟中扮演的角色轉換,從「消費者」變為「製造者」,不再嘉惠像中國這樣製造業出口主導的新興國家。
據國際貨幣基金(IMF)統計,2013年美國經濟佔全球GDP生產總值的22%。在過去40年中,美國每一回復甦時都為全球增長提供動力。以1999年為例,亞洲金融危機後美國佔全球經濟擴張的48%。
倫敦經濟專家任恩(Stephen L. Jen)和耶爾馬茲(Fatih Yilmaz)報告稱,美國經濟今次將再以創新和技術實力,領先全球。
經濟轉型 美製造業回流 不再嘉惠新興市場
美國雖然景氣持續復甦,但卻非回到金融危機前「消費者」的模式。預估這一波景氣復甦,將不再嘉惠全球,有些新興國家甚至可能加速沉淪。
波士頓諮詢公司(BCG)9月份調查發現,超過10億美元以上銷售額的美國製造業者,有54%表示已將生產線退出、或即將退出中國,回流美國。2012年該比例為37%。
10年來受益於國外廉價製造的消費模式,如今已不佔美國經濟增長重要部份。根據美銀美林駐紐約資深國際經濟家瑞茲(Gustavo Reis)估計,2014年消費量將自今年1.8%上升至2.2%,可驅動資產投資跳漲18%。而這些支出大多停留在美國國內,很少外溢至海外。
另外,過去只要美國經濟增長恢復1%,可帶動其他市場經濟一併增長約0.4%,且為世界增加640億美元的產值。現在美國經濟增長1%,僅能為其他市場擴張帶來0.3%的刺激,為全球帶來的額外產值也減至480億美元。
新興市場貨幣、資產不再具吸引力
《彭博社》調查顯示,明後年美國經濟增長將分別達到2.6%及3%,若這樣的經濟增長表現還不足點燃世界各地的需求,那國際資金將捨棄新興市場貨幣、資產,轉而擁抱美元和已開發市場股票。
此外,新興市場還將遭受美聯儲縮減量化寬鬆(QE)的威脅。《彭博社》預估,量化寬鬆恐於明年3月退場,資金將大幅撤出新興市場,影響巨大,將遍及歐亞。
紐約資產管理機構Marketfield Asset Management LLC董事長兼執行長蕭爾(Michael Shaoul)預計,未來數月部份新興市場的資金將大幅撤出。蕭爾:「國際投資人把投資標的分成好與壞兩種,而新興市場的熊市尚未見底。」
(責任編輯:王樺)
請關注大紀元的廣告商家,向朋友推薦大紀元,感謝您的支持!
本文網址: http://epochtimes.com/b5/13/12/3/n4024949.htm美製造業強勁-經濟轉型難再嘉惠新興市場.html 美東時間: 2013-12-02 17:46:26 PM
【萬年曆】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—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留言列表